平台首页

服贸资讯

云智库
  

人才云    

服务交易

中服云商
服贸资讯 频道首页 图片资讯 中服观察 服贸政策 宏观资讯 行业资讯 视频资讯 平台动态
中服观察   

王晓红: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723日上午,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服务业开放合作论坛”分论坛“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发展,数十位嘉宾围绕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发展、数字技术给服务业带来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红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为“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的主旨演讲。

一、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并加速向产业、消费、公共服务领域渗透,疫情推动数字经济强势崛起。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05-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由2.6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9.8%2005-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4倍,年复合增长率19.8%,同期GDP增长4.6倍,年复合增长率12.1%。数字经济的增长大大高于整体GDP的增长。

二、疫情加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强势崛起

这一点大家感受都很深刻,疫情后,大家网购越来越多,网络会议、居家办公、网络医疗等新业态也逐渐成为日常,给我们的生活、消费、生产、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2021年我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2021年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了8.42亿,占网民的81.6%。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52.7%

可以看出疫情之后,网上零售、网络购物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线办公,截至2021年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7亿,较2020年增长1.23亿,占网民整体的45.4%。服贸会、进博会及各种国际峰会、论坛等均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

在线教育大家也很熟悉,截至2021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25亿,占网民整体的32.1%。截至202011月全国中小学联网率达99.7%。疫情期间我国全日制在线教育平台新增数量超过100个。可以看到在线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线医疗,截至2021年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较2020年增长8308万,占网民整体的28.9%。截至2021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总数已超1600家,仅2021年上半年新增互联网医院500家。

数字娱乐,截至2021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亿,较2020年增长8652万,占网民整体的68.2%。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4.6亿,游戏直播3亿,体育直播2.8亿,真人秀直播1.9亿,演唱会直播1.4亿。截至2021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疫情期间95%的网民增加了线上娱乐和服务的使用。爱奇艺、芒果TV和腾讯视频会员数量分别环比增长了1079%708%319%

网络游戏,截至2021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5亿,较2020年增加3561万,占网民整体的53.6%2021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2255.4亿元,客户端游戏市场收入588亿元,网页游戏市场销售收入60.3亿元。

此外,社交媒体、网络金融的发展也都非常迅速。数字经济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强势崛起。它改变了消费的场景,数字技术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过去某些应用场景我们没有那么急迫,但是疫情发生后,需求加速了它们的发展。

三、疫情加速数字贸易发展

2015-2020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规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1%增长到44.54%2016-2020年我国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总额占比从44.5%提高到55.3%

四、主要机遇

我国具有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服务业规模巨大,农业现代化潜力巨大。信息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我国还具有大市场的优势:数字化转型创造的超大规模市场,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

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规模应用颠覆传统制造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

传统服务向远程、智慧服务转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升级,并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创造出大量新供给。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工信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目标:到2023年实现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35%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达200%

实际上,欧洲的数字技术比我国要更先进,但欧洲市场狭小,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消费群体,能利用大市场优势,不断扩大应用场景,出现世界级头部数字企业。

我国还具有网络基础设施居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我国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移动终端、超级计算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位居世界前列;5G、量子通信、超算等技术领域世界领先。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基站数量占全球50%以上,开通5G基站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光缆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建成面向新欧亚大陆桥、中亚、俄蒙、东南亚和南亚等重点国家网络。

五、主要的挑战

从国内主要制约因素来看,一是核心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如芯片、操作系统等,我们主要是用美国的。二是综合成本上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减弱。我国人力、土地、融资、税收等综合成本上升,从而加速信息技术外包向成本更低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一个软件中高级工程师的成本是印度、越南、菲律宾的2倍左右,办公房租成本是印度的2倍。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足。2020年缺口达760多万,如果我们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话,将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才缺口会更大。四是头部企业在构建产业生态圈、引领新技术变革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整合资源和带动产业链能力不足,生态链企业缺乏深度合作,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困难。头部企业如果在这方面能力弱,对数字经济带动作用就有限。五是对新业态新模式缺乏促进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无法生长、野蛮生长等问题。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出现时都出现过问题,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垄断等问题,都属于野蛮生产,我们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国际环境的主要挑战,一是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美国是我国信息技术引进和服务外包的主要伙伴国。我国目前在数字技术上还是很依赖美国,供应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脱钩轮”、地缘政治等因素可能会对未来数字企业合作,国际市场开拓造成影响。二是数字治理规则的挑战。目前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都涉及到数字贸易,包括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取消数据本地化限制,让数字贸易更加自由化、便利化。这需要我国更加地开放。三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我们综合成本上升,很多的服务外包业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六、主要思路

一是坚持开放创新合作。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技术来源多元化,规则标准国际化。二是扩大应用场景。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渗透能力,政府要有所作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惠财税政策。三是头部企业构建数字生态,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数据共享,数据自由流动,个人隐私保护,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监管等。五是行业主管部门加快研究新业态新模式的促进政策与监管模式。六是以“数字丝路”战略为重点推动数字企业走出去。

来源:王晓红在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演讲速记稿,略有删减

热点推荐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张伟:全球数字贸易将受益于工...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商务部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
张伟:数字贸易全球化至少还要过三关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一行赴重庆市...
国新办举行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
迟福林:未来五年左右 中国的...
解读《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一行赴西咸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服务资讯 | 人才云 | 云智库 | 服务交易 | 中服云商

平台介绍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主办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渝ICP备20008559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602503415

服务热线:010-57497166,023-61517393(工作日09:00-17:00)

Copyright © 2020-2025 中服融创(重庆)数字经济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