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服贸资讯

云智库
  

人才云    

服务交易

中服云商
服贸资讯 频道首页 图片资讯 中服观察 服贸政策 宏观资讯 行业资讯 视频资讯 平台动态
中服观察   

刘玉珠:文物活化助力文化贸易,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3-06-13



202368日上午,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2023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承办。作为文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以“探索后疫情时代文化贸易创新路径”为主题,十多位嘉宾围绕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文化贸易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文物活化助力文化贸易,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演讲。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贸易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022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803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是414亿美元。与欧美、日韩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面临文化产品竞争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大,参与度也不高等问题。

如何在文化贸易出版过程中讲好中华故事,树立中华形象提高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远设计、长期的培育。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文化影响力的“金色名片”,既是展览陈列、图书出版等文化产品服务的直接承载,也是激发文化创意、赋予产品鲜明文化特色的价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的贺言中指出“中国愿同亚洲各国携手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进步。文物的活化利用,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系统开发具有国际特色,发挥积极作用,是文化贸易竞争中的优势资源。”

我认为积极拓展中华文物元素,在新时代文物产品再创造文物活化创新,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质量,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充分认识文物活化成果是文化贸易发展的高质量内容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源泉。文物活化激活了历史,供给了现在,滋养了未来。

我国文物资源浩瀚,1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项世界遗产,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6565家博物馆,以及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构成了可待挖掘的资源宝库,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

5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跨界融合开发推出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在北京上演,以汉代的击鼓说唱咏为切入点,将东汉的说唱艺术与现代话剧、歌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年轻演员传承复活展现给观众,生动再现了汉代俳优人的生命起伏,让沉睡千年的击鼓说唱咏在当代的舞台上苏醒。这是创新让文物活化的一次尝试,还有更多的馆藏文物等待在舞台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活起来并传承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1000余项文物展览展走向世界,外国观众超过一亿人次,今年3月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在日本京都举行,121件文物走出国门,首展当天提前一小时日本民众已经排起了长队。今年9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推出“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展出120件三星堆珍贵文物,得到了港媒的重点关注。来自巴基斯坦、波兰、捷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举办各类文物展,让人民群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各国文明。

因中国大运河而诞生的舞蹈剧《遇见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院首演后,一路走过大运河沿线的62市,并前往法国、德国、埃及等十大世界运河流经之处,近十年时间在全球巡演200余场,常演常新,今年3月它回到杭州,连演三场,场场坐满,这表明文化遗产具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能成为文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二、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让文化贸易成为文物活化成果的重要传播路径与文物创新的动力。

得益于国内巨大的文化市场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我们的对外文化贸易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文化市场规模在全球比重不断提高,对外文化贸易是连接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方式。文化贸易叠加了经济特征,赋予了文物活化成果的新特征,是重要的传播路径。

中国国际进出口展览会已经连续三年对艺术品、收藏品及国内的展品实施5件免税政策,在去年第五届进博会上,佳士得、苏富比等9家境外展商37件文物艺术品达成了购买意向,总成交额4.9亿元人民币。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国际文物入境展示和销售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国际文物艺术品的交易日趋成为进博会的亮点。

61日,文旅部同商务部已拟定了12家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定位为文化和旅游贸易服务平台,这是新时代推进文化和旅游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策的创新举措,这在之前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政策探索,得益于天竺综保区的保税政策,境外文物实现了大规模展出,入区展览文物艺术品可免于提交监管证件,海关与文化部门在文化保税监管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对参展的文物及艺术品创新开展海关的现场监管,文物现场鉴定,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源汇聚的优势,集发挥文物的特色,激发文物活化的创造力。

国家文物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相继出台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管理,持续优化文物市场的发展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以及不断探索文物工艺鉴定咨询服务的新模式等。各相关政府机构也应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的加大沟通的力度,做好政策衔接,在政策供给方面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和连续性促进文物的创新,让创新活化的系列成果通过文化贸易进行国际传播,各文博单位和文化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实践文化产品,适应“走出去”的要求。

三、要及时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广泛全面呈现给世界。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为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颠覆性突破,从科技圈子席卷到普通大众。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机遇,让它成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在参与技术标准制订规范中要尽可能提前布局和参与,积极将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理念纳入其中,占据足够的空间等等。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数字文化贸易兼具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多种属性,是中华文化扩大国际以后力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已经成为数字化领域的重要先生力量,不断地推陈出新,产生新的业态模式,运用场景体验及消费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文物机构积极拥抱数字化,推出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典型项目,实现了文物的资源开放,让优质的文物资源以数字形式走近了大众,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数字敦煌”资源库还开通了英文版,全球访问量超过了千万人次,文化企业也积极参与,如中创文旅推出的“遇见博物馆”等一批科技创新、数字呈现的文旅项目成为热点,引进的“遇见古埃及”“遇见勃鲁盖尔”等创新展览都深受欢迎,下一步“遇见”系列即将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展出,文物活化的系列成果以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多元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文化贸易之路,将中华文明更广泛地呈现县给全世界。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致力于承担新的使命,积极实践与腾讯联手打造“云游长城”项目,引入最新前沿游戏技术,创新文化+工艺+技术的新模式,总曝光量超过了80亿人次,我们还有中宣部和五洲出版社合作推出“徒步长城”纪录片,将进行全球展播,我们出版的《长城绘》国内广受好评,也将推出语种的版本全球发行。

今年425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召开,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家组织代表参加,构建务实高效多层次政府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机制,加强各国的合作。亚洲文化遗产大会基金在大会上正式启动,我们将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心动框架下争取文化科技等各方加入,共同参与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

来源:刘玉珠在2023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主旨演讲速记稿,有删减

热点推荐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张伟:全球数字贸易将受益于工...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商务部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
张伟:数字贸易全球化至少还要过三关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一行赴重庆市...
国新办举行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
迟福林:未来五年左右 中国的...
解读《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一行赴西咸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服务资讯 | 人才云 | 云智库 | 服务交易 | 中服云商

平台介绍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主办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渝ICP备20008559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602503415

服务热线:010-57497166,023-61517393(工作日09:00-17:00)

Copyright © 2020-2025 中服融创(重庆)数字经济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